男女主角分别是姜丰姜媛的现代都市小说《精选全文农门败家子:我靠科举发家了》,由网络作家“山的那边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
《精选全文农门败家子:我靠科举发家了》精彩片段
第二天,苏氏回来的时候提着一大叠锡纸,笑着对女儿说:“还是我运气好,回来时遇到洪先生的娘子,她给我介绍的活计,给赵员外家折银元宝。这些锡纸,折成元宝,每斤三文钱。正好你是个闲不住的,我就接了回来给你做。”
清明节就快到了。像姜家这样的普通人家,给先人烧些中间镂刻了铜钱样的黄纸,有钱人家就要烧些银元宝,这些银元宝,就是用锡纸折的。
本朝经历了前两位皇帝的休养生息,正是太平盛世,民间富户相互攀比,朝中勋贵竞相奢华。
祭祖这种事更是重中之重,有钱人家为了显示财力,银元宝都要折上百斤,自家人折不完,就请人帮忙。
姜丰看那一叠锡纸足有十几斤,够姐姐忙的了,不由得汗颜……娘真是一点都不浪费劳动力。
接下来几天,姜玉就在廊下低着头,不停地折银元宝,小媛媛也搬着小凳子坐在一旁帮忙。
家里一切风平浪静。
姜丰有心问高逵事件的处理方式,偏偏老娘和他卖关子,就是不告诉他。
不过姜丰没有好奇几天,一件大事就闹出来了。
清明前的一天,邻居小七婶过来敲门,带着一脸隐秘笑容说:“我女儿一大早回娘家给我报的信,你那女婿家出事了!”
姜家人都愣了一愣,似乎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。
苏氏还急急地说:“到底什么事,你快说清楚,可要把人急死!”
小七婶看一家人都很着急,很快把来龙去脉说清楚了。
原来就在昨天半夜,那“豆腐西施”柳娘子家闯进了一群大汉,把睡得正香的柳娘子和高逵捉了个正着。
可怜高逵还没反应过来,就被蒙着脸劈头盖脸地打了一顿,只觉得身上无处不疼,很快就晕过去了。
柳娘子反应过来,什么也顾不得了,扯着嗓子大声喊:“有强盗进屋啦!杀人啦!着火了!”
光是杀人还不要紧,一听“着火”了,那还得了?左邻右舍都冲了进屋:“哪里着火了?哪里着火了?”
火是没有的,只把一群大汉拦在了院子里。
这些人却也不怕,领头的一个还出来镇定地说,他们是柳娘子先夫家的人,白天去给祖坟除草,发现柳娘子那死鬼丈夫坟头绿油油的,就猜到肯定有事,过来一捉,果然捉个正着。
柳娘子认了认,发现果然是她先夫陆家的人,新仇旧恨涌上来,也不怕了,“呸”了一声高声说:“下了一春的雨,谁家坟头不是绿油油的?!都说‘初嫁由亲,再嫁由身’,我愿意嫁人也好,就是给人做妾做外室,也碍不着你们!”
又哭着向众人说了,当初她丈夫死了,本来留下十几亩水田和三间房子,陆家的人以她“年轻守不住”为由,要把她的田产充公。这种“祸害一个人,造福全宗族”的事,自然不会有人反对。
最后,连房子都被族人占了,孤身被赶了出来。
她本是丈夫从府城人牙子那里买来做媳妇的,又没有娘家可依,求告无门,才来到这镇上赁房子做豆腐维持生计。
本朝开国以来,为了鼓励人口繁衍,对寡妇再嫁是呈开明的态度,何况陆家还做出这样“吃绝户”的事,确实管不到柳娘子头上。
陆家人和柳娘子狠狠吵了一架,最后骂骂咧咧地走了,反正他们要做的事已经做完了。
众人津津有味地看了一场大戏,都心满意足地回去睡觉了,只留下坐在地上抹泪的柳娘子和不省人事的高逵。
小七婶口才极好,说起豆腐西施和陆家人的骂战,更是活灵活现,仿佛身临其境。
最后,还做了个总结:“这柳娘子也是个可怜人,只是不该和你家女婿牵扯,这回好了,连累你女婿挨了一顿打。你那亲家接了儿子回去,哭天抹地的要去告官呢!”
姜家众人面面相觑,还是苏氏镇定地说:“劳您来告知,不然我们都不知道呢。”
小七婶假模假样地安慰了姜玉几句,才离开了。
没有外人在,苏氏突然笑了,对儿女说:“就是这么回事。我早说了,你们不用担心。且等着吧,高家就要来人接你姐姐了。”
看到娘这幅胸有成竹的模样,姜丰还有什么不明白的,肯定是娘动的手。
刚吃了午饭,高家就来人了,是高逵的堂嫂。
“家里出了事,乱糟糟的,老人气倒了,孩子也没人照看。因此我婶子央我过来,好歹把弟媳妇接回去。”
苏氏很是通情达理地点点头,对女儿说:“既是你男人出了事,你就回去帮着些吧。就不看男人份上,也看你公婆、孩子份上。”
高家嫂子听了,赔笑道:“亲家母就是厚道和气,果然是读书人家。”
姜丰还想要送姐姐回去,以免高家人把气出在姐姐身上,却被母亲拦住了。
等人走了,苏氏才说:“你放心,他们此时且顾不上你姐姐呢!”
“娘,打那高逵一顿固然解气,可过后日子还是要一样过呢……”姜丰觉得此事还是不妥。
苏氏看着儿子笑了笑:“我儿能想到这里,是大有长进了。你且等着看就是……”
姜丰只能忍住好奇。
虽然高家出了事,姜家还是按部就班地过了个清明节。苏氏把姜玉折好的银元宝拿去换了几十文钱,买了钱纸和香,让姜丰和族人一起上山扫墓。
他们这里的规矩,是全族男人一起扫墓,女人不参与的。
清明之后又过了几天,姜玉又回来了,脸色有些疲倦,精神却好,看到自家人,笑着说了自己的来意:“你们没看到,那高逵身上脸上青的青、紫的紫,没有一块好肉!当初他怎么打我来着?真是现世报了……我婆婆让我回来,和娘说,求苏家老舅帮忙,去找陆家算账。”
此言一出,姜家人都笑了。高家的事本来就有苏总甲的手笔,再去找他帮忙?
“你只管答应着,敷衍过去就是了。”苏氏笑着说。
姜玉应着,又说了高家的事。
高家一群人去了陆家村,要找人理论。结果陆家人都不承认是自己动的手,问高家可有人证物证,可认出是谁打的?”
明明就是陆家人打的,可陆家那么多人,到底是谁动的手?当时黑灯瞎火的,高逵自己还迷糊着呢,就被打晕了,更不可能认出来。
这样闹了一番,也没闹出个结果来。
“我那婆婆,天天在家哭,骂这个咒那个,还去那‘豆腐西施’那里砸了一番,闹得房主都不肯赁房子给那柳氏住了。柳氏哭着要来找高逵,公婆正恨着,哪能让她进这个门?”姜玉幸灾乐祸地说着,带着快意。
姜丰发现,经此一事,姐姐的性子倒刚强了一些,不再唯唯诺诺了,倒似有了什么依仗。
“只是没了‘豆腐西施’,将来也难免‘馄饨西施’、‘包子西施’。”姜丰提醒。
“再不会有了!”姜玉脸上闪过一丝狠意,压低声音说:“大夫说,他被打坏了,不能有子嗣了!我婆婆听了都哭晕了过去。”
姜丰愣住了。不是他想的那样吧?
他下意识地往母亲看去。只见苏氏一脸平静,仿佛对这个惊人的消息丝毫不意外,只是轻轻的说:“这件事你们知道就好了,不许往外说。这是高家的把柄,好好握住了,你姐姐在高家就谁也不怕了。”
高家两老都知情,在儿媳妇面前就理亏气短,也会约束着儿子,防止儿媳妇跑了或者把事情说出去。
就是高逵自己,从此在媳妇面前都短了气,哪里还敢像以前一样动手打老婆?
姜丰一脸呆滞地回了房,突然打了个冷颤,说道:“娘好厉害!”
突然发现自家老娘居然是大BOSS,他觉得自己的三观都被刷新了。
这件事的结果,出乎了熊楚楚的预料,却又比她预料中更妙。要是她来办,顶多一包老鼠药同归于尽,没想到婆婆一出手,却是这么利落。果然姜还是老的辣……
姜丰莫名觉得身体一凉,不说话了。
山下的女人是老虎!他发现温柔的娘子好像和老娘一样可怕……
很快就到了年底,年二十三,姜丰带着全家到了祠堂参与祭祖。
“国之大事,在祀与戎”,在民间,祭祀也是大事。
姜隽去世后,为了保住家里的房子和几亩田,苏氏和族里一些贪心的人闹过几场,姜丰和族里的关系不好。
但关系再差,只要他还是小竹村姜家人,祭祀也是要参加的。
姜丰希望和族亲改善关系,毕竟在这个时代,宗族观念可是很强的。
如今小竹村姜氏的族长,按辈分是姜丰的伯祖父。
当地规矩,祭祖上供等,都是男人的事,女眷们在祠堂外看热闹。男人们按照长幼排行,一个个捧着祭品,庄重肃穆地进入祠堂。
族长主持着祭祀,念着祭文:“辉耀千古,思念永恒。太公鱼台,涓涓秀水。今吾姜氏后裔……”
姜丰听着,这篇祭文把“姜氏”来源叙述了,引起了宗族的自豪感,写的人还挺用心的。
不过年年都是这篇,听得众人都会背了。
念完祭文,族长将祭文送到铜炉里,祭文在众人的目光下化为灰烬,这是祖宗收到了。
族长朗声道:“祖宗保佑,来年风调雨顺、丁财两旺。”,大家脸上也都露出了期待的神色。
接着,各家各户男丁依次上供,求祖宗保佑。
姜丰也默默上前,给祖宗上香。他本来也姓姜,这些人说不定真的是他的祖宗呢?
说起来……他甚至可能是自己的祖宗,这又是一个悖论了。
祠堂外,女眷们在一起,议论谁家的祭品体面,谁家的新衣鲜亮。
姜家今年的变化,都在族人眼中。又看到苏氏几人都穿着崭新的冬衣,姜家女眷手巧,小媛媛的衣服上还绣了肥猫扑蝶,很是可爱。
众人羡慕的目光,让苏氏微微仰着头,有种扬眉吐气之感。
她是为了争口气,扫一扫自家这几年困窘的窝囊气,但是却没有得意多久。
就听有人嗤笑:“神气什么?考了那么多回,连个童生都没考上!进了两趟城就有了钱,还不知道做的什么勾当呢!”
这话就恶意满满了,“勾当”?能是什么好事?
此时也有些读书人,做人“契弟”,被包养的。
不用回头,苏氏也知道这是“八婶子”朱氏,两家是早就结了仇的,当初姜隽没了,带头抢姜家房子田地的,就有朱氏一家。
苏氏气道:“红眼病见不得人好的!我儿子堂堂正正的读书人,你空口白牙的污蔑,祖宗看着呢,当心烂了你的嘴!”
两人吵着吵着,眼见就要打了起来,最后还是旁人拉着,才没在大过年的打起来。
姜丰才知道,原来自家还有这号仇人。
祭祀结束,族长就要开始分祭肉,又被称为“福肉”。
俗话说“太公分猪肉,人人有份”,其实并不是真的人人有份。按照本地的规矩,是父亲领儿子的那份“福肉”。
像朱氏的丈夫那样儿子多的,领了五份“福肉”,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中招摇过市,像姜丰家这样的,只能空着手默默地回家。
一路上,苏氏都沉默着,回到家才叹了口气说:“你当娘日日催你生儿子是为了什么?这世道它就是这样!福肉不福肉的,难道娘缺那一口肉吃?就是背后被人酸两句,说些怪话,忍忍也就过去了!更要命的事还有呢!”
姜丰摆了摆手,让妻子把女儿带出去,才无奈地说:“儿子知道,只是这孩子的事,急也急不来。”
“急不来也要想想办法。今日你那八堂婶的嘴脸你也见到了,当初你爹没了,她就要来分我们家的房子,说她家有五个儿子,我们家只有你一个!”苏氏气愤地说。
姜丰拍了拍她的手背,说道:“娘,都过去了。”
“娘还算好了,好歹还有你一个男丁。邻村高木匠,手艺好人又勤快,他在世的时候,他那娘子和女儿,吃的穿的,都是村里的独一份,五里三村谁不羡慕?结果去年,高木匠为了救一个落水的孩童,得了风寒一病死了。他那族人就霸占了他的家产,还要把那女孩儿许配给一个傻子,木匠娘子半夜在祠堂前面吊死了,婚事才没成。那女孩儿如今疯疯癫癫的,听说走丢了,怕不是被人害了?本来多漂亮可人的小姑娘啊……”
姜丰听着,也不由得不寒而栗。想到媛媛那么乖巧可爱的小姑娘,如果也落到那样任人鱼肉的境地,简直无法忍受!
这就是封建宗族社会,他还是太天真了。正如某位文豪所说,这历史,翻开一看,满满的就是“吃人”二字。
吃绝户这种事,从来就不少见。
如果苏氏不够强硬,或者无人撑腰,他家的财产又多得足够令人眼红,那就算不是绝户,都有人会想办法让他家变成绝户。
一个男孩子,养不大死了,不是很正常的事?
高木匠一家的事对姜丰触动很大……他把这件事写进了他的小说里。在他的小说里,他给了小姑娘一个好的结局。
一个到凡人界历练的修仙者救下了木匠娘子,发现小女孩身具灵根,就把她们带回了修仙界。小女孩得入仙门,开始了修炼。多年以后,她踏着飞剑回到故乡,曾经欺负过她家的族人诚惶诚恐地跪伏在地上,口呼“仙人”。那个要把她卖给傻子的堂伯认出了她,活生生吓死了……
这么写了,姜丰的心才好受了些。
他在书里,还抨击了“吃绝户”的行为,讨论了独女户继承家业的合理合法性。
他也知道,这些话在此时是有些不合时宜的,读者也未必喜欢看。
但他还是决定写出来,哪怕多一个有良知的人看到,多一个人思考,也许在未来的某个时刻,就能救下更多的无辜女子。
世道如此,如今的他也没有任何办法,能做的也只有这一点。
从今往后,他要好好活着,为母亲、妻女遮风挡雨,然后一定要考取功名。如今的他人微言轻,若有一日能登天子之堂,才能从礼法上,从根本上解决这种事。
哪怕不能入主中枢,只要能主政一方,他也能帮助更多的人,让自己的治下不再出现这种不平事!
穷则独善其身,达成兼济天下。此之谓大丈夫也!
这一刻,姜丰对自己的人生、对自己的理想,有了更远大的规划。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