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梦想文学网 > 现代都市 > 大宋:从词曲开始纵横文坛畅销书籍

大宋:从词曲开始纵横文坛畅销书籍

骑驴 著

现代都市连载

主角张唐卿张桂山的军事历史《大宋:从词曲开始纵横文坛》,文章正在积极地连载中,小说原创作者叫做“骑驴”,故事无删减版本非常适合品读,文章简介如下:辰,没有一个人过来问价,因为红丝石的品相太低了,市场上一抓一大把。远处走来一群大冬天打着扇子的中年人,张唐卿认识其中一个叫丁茂林的中年人,就是他把张桂山送回了家。看着丁茂林走过来了,张唐卿站起来作了个揖,“丁世叔。”丁茂林看了会张唐卿,才想起来这是谁。“哦,是文思兄的公子啊,你怎么在这?”张桂山字文思,所以丁茂林才有此......

主角:张唐卿张桂山   更新:2024-02-17 20:21:0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男女主角分别是张唐卿张桂山的现代都市小说《大宋:从词曲开始纵横文坛畅销书籍》,由网络作家“骑驴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主角张唐卿张桂山的军事历史《大宋:从词曲开始纵横文坛》,文章正在积极地连载中,小说原创作者叫做“骑驴”,故事无删减版本非常适合品读,文章简介如下:辰,没有一个人过来问价,因为红丝石的品相太低了,市场上一抓一大把。远处走来一群大冬天打着扇子的中年人,张唐卿认识其中一个叫丁茂林的中年人,就是他把张桂山送回了家。看着丁茂林走过来了,张唐卿站起来作了个揖,“丁世叔。”丁茂林看了会张唐卿,才想起来这是谁。“哦,是文思兄的公子啊,你怎么在这?”张桂山字文思,所以丁茂林才有此......

《大宋:从词曲开始纵横文坛畅销书籍》精彩片段


正在旁边玩耍的兰子忽然问道:“哥哥,你是不是要这种石头?”

张唐卿闻言看过去,一块和兰子差不多高的石头赫然伫立在河边上,石头上的淤泥很厚,兰子拿着树枝子抽水玩的时候,水溅到石头上,石头的一部分露出了真容。

张唐卿跑过去,用水刷了一下石头,黄地红丝,虽然不如刚才问价的那块好,但比普通红丝石好了不知道多少倍。

张唐卿激动的抱起兰子狠狠的亲了一口,这个妹妹就是福星啊。

“狗子哥,发财了,咱们发财了。”

狗子张唐顺根本就不懂什么红丝石,但听到要发财,也激动起来。

“很值钱?”

“很值钱,一斤卖个五百文不成问题。”

狗子兴奋的搓着双手,使出浑身的力气搬了一下石头,石头依然纹丝不动。

“咱俩不行,要是三个人的话还有可能。”

张唐卿的好心情戛然而止。

几百斤的石头,怎么运回去?肯定不能找人过来帮忙,一旦让别人知道这里有极品红丝石,以后肯定就没张家什么事了。

张唐卿琢磨了会说道:“狗子哥,今天咱们先不运回去,把这块石头恢复原样,咱们先带那几块回去,我再想办法吧。”

面对上千贯钱而不能运回去,张唐卿别提多难受了。

“要不咱们砸开,一块块的运回去吧。”,狗子提议道。

红丝石的硬度在4-5之间,一般的农用铁器根本就砸不开,再说了,这么好的石头,必须按照规划切开,尽量少浪费才行,万一砸下来的不能用,那就太可惜了。

张唐卿摇了摇头,回到淤泥旁边,挑选了四块有价值的石头塞进包里。

兰子还是扛不住了,趴在狗子的身上睡了过去,张唐卿一个人背着二十多斤重的石头,艰难的往山下走去。

到了红丝石交易市场时,太阳已经西斜,市场上的人流量少了很多。

张唐卿挑选了一块褐色红丝的石头,摆在了路边上。

他急需要钱,有了钱,他才能买一些雕刻用的工具,才能买专门的钳子和锤头,甚至是专门肢解石头的锯弓,把那块大石头一点点的锯开。

等了半个时辰,没有一个人过来问价,因为红丝石的品相太低了,市场上一抓一大把。

远处走来一群大冬天打着扇子的中年人,张唐卿认识其中一个叫丁茂林的中年人,就是他把张桂山送回了家。

看着丁茂林走过来了,张唐卿站起来作了个揖,“丁世叔。”

丁茂林看了会张唐卿,才想起来这是谁。

“哦,是文思兄的公子啊,你怎么在这?”

张桂山字文思,所以丁茂林才有此一问。

张唐卿笑着说道:“无意间得到了一块红丝石,想拿过来卖掉,好给家父抓药。”

另一个中年人问道:“张桂山的崽子?”

丁茂林尴尬的点了点头。

“张家崽子,你爹还没死?”

张唐卿立刻知道来者不善,应该是和父亲有矛盾。

“敢问世叔如何称呼。”,张唐卿一句世叔,把自己置于了弱势地位,我都叫你叔叔了,你要跟我一个小孩子计较?

对方明显没想到张唐卿会喊他世叔,也是一愣。

“这也是你父亲的同年,临淄周炳林,当年和你父亲一起在赵先生门下学习。”

张唐卿作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,“敢情是周世叔,听家父说过,临淄周家乃是当地的豪门大户,周世叔最是急公好义。”

被张唐卿一吹捧,周炳林立刻感觉夏天吃了冰激凌,冬天喝了热茶,浑身舒泰。

周炳林对张唐卿的感官立刻好了起来,这小子可比他爹会来事。

“我看看你的石头,要是好的话,本世叔买了接济你们一下。”

周炳林并不懂红丝石,今天纯粹是因为过了发解试,来益都同窗家玩耍几天,听说这里有极品红丝石,才打算过来看一看。

没想到还没进小市场呢,就被张唐卿拦住了。

张唐卿在青州古城里卖了十几年东西,对于坑人这种事,简直是骨子里自带的技能。

“不瞒世叔,我这块并不是极品,极品红丝石每斤要八百文以上,我这块每斤四百文,当然,如果世叔觉得贵,每斤给三百文即可。”

周炳林身后的人无语的看着张唐卿,你这种石头满大街都是,能卖一百文都要烧高香了,你竟然想卖四百文?大家都认为周秉仁会拒绝。

没想到周炳林问丁茂林,“极品的要八百多文?”

丁茂林艰难的点了点头。

周炳林看到丁茂林难产的表情,感觉被宰了,但张唐卿一句世叔,把他拿捏住了,如果这时候他和张唐卿讲价,面子上挂不住。

再说了,这块石头应该没多少钱,周家最不缺的就是钱,缺的是类似张桂山等人的恭维,当然,张桂山儿子的恭维,和张桂山是一模一样的。

“这块多重?”

“七斤六两,算您七斤,当然,我不是说看不起世叔在乎这六两的钱,只是纯粹的表达对世叔的尊敬。”

周炳林一口老血差点吐出来,他家瓷器店的掌柜都没这么利索的口条。

“行了行了,我要了,算算多少钱?”,周炳林立刻伸出手指头打算计算一下。

“两贯八百钱,要不您给两贯五?”

周炳林没想到张唐卿计算的这么快,也就没继续纠结,朝着身后的人示意了一下,对方立刻给了三贯钱。

“既然喊我一声世叔,那多出来的两百文,算作我给张桂山看病的钱。”

周炳林离开后,丁茂林扭过头好奇的打量了好几遍张唐卿。

坑世叔这个名声并不好,一旦周炳林把这件事传开,张唐卿的名声就臭了。

在大宋,名声不好,尤其是读书人的名声要是坏了,可就寸步难行了。

不过,张唐卿并不以为意,虽然将来他肯定会走入仕途,名声不好会影响将来的气运,不过,如果宣传得当,这可能会成为一件雅事。

张唐卿拿到钱后,立刻拉着狗子就跑,狗子到现在都没闹明白,一块石头就卖了三贯钱?

找了一个店铺,买了雕刻用的全套工具和钳子凿子等后,兄妹三人往家飞奔。


张唐卿回到卧室,点上油灯,拿出剩下的三块红丝石,仔细打量了半天。

石材的质地就这样了,满大街上都是,并不值钱,如果要想卖上高价,只能通过样式和雕工来增加砚台的价值。

什么人的钱最好赚?女人和孩子。

孩子用的砚台已经不稀奇,不过是小一些而已,但女人的砚台好像没听过,即便是后世也没听过有人专门为女人设计的砚台。

而女人最喜欢精致的东西,那就在款式和雕工上下功夫。

兰子也借着黄豆大小的灯光看哥哥在麻纸上写写画画,直到实在困得撑不住了,就想在哥哥的床上躺一会。

“兰子,先别睡,你过来看看,你喜欢哪个?”

兰子眯缝着眼,指了指一个雕刻着莲花的砚台,“这个好看。”

张唐卿笑了笑,捏了捏兰子的鼻子说道“好,去睡吧。”

果然,不管是大女人还是小女人,都对花一类的没抵抗力。

张唐卿活动了一下双手,这是一双握笔的手,不知道能不能拿得动刻刀。

张唐卿用小锤子轻轻的敲击了一下红丝石,红丝石发出了类似铜钟的声音,证明红丝石内部没有裂纹或者孔洞,如果有裂纹或者孔洞,那雕刻起来的难度就会大很多。

因为没有买砣机,所以,只能用凿子在红丝石四周凿开一圈小口子,一丝丝的往里凿。

砣机,就是用牛皮绳沾上细沙子不断摩擦,让红丝石裂开。

张唐卿用凿子轻轻的把砚台凿成了三片,每片都能单独雕刻一方砚台。

刻刀往石头上一使劲,立刻感受到了阻力,无论用多大的劲,刻刀仅仅能前进一点点,要是照这个速度干下去,至少要十几二十天时间才行。

“果然,写字的手,握不住刻刀啊。”

但是没办法,雕刻砚台是张唐卿唯一能发家致富的法子,即便是再难,也要雕刻下去。

如果有电动雕刻装备,估计张唐卿一晚上就能搞出一方,但现在全靠手工,太难了。

当公鸡打鸣后,张唐卿才发现自己雕刻了一晚上,砚台的大体形状已经雕刻出来了,但下面才是水磨工夫,那就是打磨。

这个年代没有砂纸,没有电动打磨机,只能用磨砂沾上水,用抹布不停的摩擦。

兰子从睡梦中醒过来,“哥哥,我去做饭。”

张桂山的声音传了过来,“不用了,我已经做完好了。”

张唐卿从父亲的话语里,听到了一丝丝的轻松。

张唐卿强忍着疲惫的身躯打开房门,和妹妹一起到了堂屋。

张桂山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人物,竟然做起了早饭?让张唐卿很好奇,到底是什么样的饭食?

黑的?

糊的?

“爹爹,糊了,小米糊了。”,说到这,兰子就想咧开嘴大哭。

在她幼小的心灵里,粮食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,最近一个月,一天饿三顿的滋味,已经深入了兰子的骨髓。

饥饿真的让人痛不欲生。

张唐卿拉住兰子的手说道:“糊了也能吃,还养胃呢,真的,你尝尝。”

张桂山尴尬的说道:“昨天我见你抓了八把米,我也抓了八把,又添了六碗水,没想到会成这样。”

张唐卿无奈的把父亲的手举起来,和自己的手比了比。

“爹爹,你一只手比我大这么多啊。”

张桂山更加尴尬了。

不过,张桂山还是坐下端起碗,“吃吧,吃吧,都吃了,一会爹爹去买肉,中午咱们吃肉。”

好在糊的不是特别厉害,还能勉强下嘴。

爷三个刚捏着鼻子吃完饭,狗子推开门进来了,手上还拿着一只风干鸡。

“大叔,我娘让我送过来的。”,狗子说完,还冲着张唐卿眨了眨眼。

张桂山不再板着脸了,读书人只要放下了自己的骄傲,在待人接物上,比没读过书的人更周到。

张桂山笑着说道:“麻烦你家太多了,这可怎么好意思?”

狗子腼腆的笑了笑,没接话,也不敢接话,张桂山竟然笑了?太不正常了。

张唐卿把狗子拉进他的卧室,指着砚台说道:“狗子哥,今年咱俩的任务就是把这方砚台打磨出来,我先教给你怎么做。”

张唐卿拿起一块麻布,沾了一些磨砂,放到砚堂的位置,轻轻的摩擦起来,“力量不能太大了,要轻轻的擦,擦一会,就要换磨砂。”

难度倒是不大,最关键的是要有耐心。

“等磨到不剌手了,再换一个地方继续磨。”

狗子无语的说道:“就这个?也太简单了吧?”

张唐卿笑了笑说道:“我昨天干了一晚上活,我去休息会,你先打磨着哈。”

张唐卿说完就上了床。

等张唐卿再次醒过来的时候,已经日上三竿了。

狗子满脸幽怨的看着张唐卿说道:“钉子,我的手指头要废了。”

张唐卿检查了一下砚堂,打磨的不错,现在可以进行细打磨了。

张唐卿拿出一张牛皮递给狗子说道:“狗子哥,再用这个打磨,等打磨到能照出人影来就行了。”

狗子立刻就炸了,“啥?照出影?不可能,石头怎么可能照出人影呢?”

“你打磨就是,我去做饭,好好的风干鸡,别让我爹爹做坏了。”

张唐卿飞奔进厨房的时候,就看到张桂山正拿着菜刀不知所措。

“唐卿,你醒了?要不我们把整只鸡放到锅里炖?”

“爹爹,你去温书吧,剩下的我来干。”

张桂山再次长叹一声:“哎,爹爹白长了七尺的个子,肩不能扛,手不能提,还要你们兄妹照顾我。”

张唐卿微微一笑,说道:“爹爹,我和兰子还要靠你养活呢,您有什么打算?”

张桂山说道:“我想去县城找个账房的差事,攒点钱后,把咱们家的五亩地赎回来,三年后,爹爹再参加一次科举,如果还是不能中式,我就安安心心的当我的账房先生。”


兰子又盛了一碗半小米粥放到桌子上,主动端起那半碗就喝了起来。

虽然张唐卿也很饿,但看着狼吞虎咽的妹妹,感觉胸口又被一块大石头堵住了。

兰子三两口喝完了小米粥,看到哥哥没动,“哥哥,我吃饱了,你吃啊,锅里还有一碗呢。”

张唐卿忽然哭了,一种叫做亲情的东西爬上了心头,不,是深深的印在了脑海里。

前世从记事起,每次到吃饭的时候,孤儿院的孩子们都是你争我抢,生怕吃慢了就吃不饱。

但这一辈子,亲情竟然能抵抗得住饥饿带来的恐惧。

张唐卿把另一碗小米粥递给兰子说道:“我吃了鱼肉了,现在不饿,你吃吧。”

兰子看了看哥哥的面色,不像是作伪,接过哥哥递过来的小米粥,又是几口下肚子。

兰子笑了,她也不知道为什么笑,就是想笑,可能是哥哥的关心,让兰子内心感受到了温暖吧。

“吃饱了吗?”

兰子的小眼睛眯起来,打了个哈欠,“吃饱了,吃饱了,锅里还有一碗,我吃不下了怎么办?”

张唐卿笑着摸了摸妹妹的头,“没事,哥哥是净盘将军,我去打扫了剩下的饭。”

张唐卿吃过小米粥回到父亲卧室时,兰子正坐在床边不停的打瞌睡。

张唐卿轻轻的走过去,把兰子抱起来放到腿上,“兰子,睡吧,咱俩在这陪着爹爹好不好?”

兰子幸福的一笑,“好”

好字刚说完,兰子就闭上了眼,但脸上依然带着笑。

等兰子睡熟了,张唐卿轻轻的把兰子放到父亲的身边,也趴在床上,他要捋一捋目前的境况,找一个突破口,好好的帮帮这个家。

趴了不一会,张唐卿感觉有双手在摸自己的脑袋。

张唐卿刚想抬起头,忽然反应过来,这是父亲醒了?

随即,张唐卿反应过来,父亲应该早就醒了。

“我就是个猪,昏迷的人能喝得下小米粥?”

“痴儿,痴儿,要是为父真的走了,难不成你也要跟着一起走不成?你是个孝顺孩子啊,为父愧对你啊。”

张唐卿就这么安静的听着父亲絮絮叨叨的说了半天,直到声音消失了,张唐卿才抬起头,看着父亲又睡熟了,帮着父亲掖了掖被角,出了卧室。

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,既然成了张家子,那就努力活下去吧。

好在现在是宋仁宗当政,国家政治清明,百姓生活富足,只要自己在这个最好的时代努力,肯定能愉快的过完这一辈子。

要想愉快的过完这一辈子,一是要有钱,二是要有权。

怎么有钱?只能靠自己前世的手艺了。

前世,自己有一手雕刻砚台的好手艺,虽然在前世并不算高明,但在北宋年间,相信能闯出一番天地。

等赚够了钱,咱再去考个进士,钱有了,权也有了,太完美了。

张唐卿梳理了半天,发现万事开头难,要想雕刻砚台,就必须有红丝石,而这红丝石就着落在堂哥狗子的身上。

狗子家就在张唐卿家隔壁,抬脚就到。

“大伯,在家吗?”

张桂恒端着碗筷从屋里出来,责怪似的说道:“你这孩子,才刚好就乱跑,当心再着凉了,快进屋。”

一个虎背熊腰的汉子也跑出屋门,看到张唐卿,忽然就哭了,“钉子,你好了,太好了。”

钉子是张唐卿的小名,就像是张唐顺的小名叫狗子一样,不过,自从张唐卿进学以后,大家就不再叫他的小名了,而是用大号称呼。

只有狗子哥还像小时候一样叫他钉子。

张唐卿笑了笑说道:“狗子哥,我好了。”

大伯母问道:“唐卿,吃过饭了吗?没吃的话,再吃一点。”

狗子的大哥和大嫂疯狂的咳嗽起来,这一个多月,他们家给了张唐卿家多少粮食了?哪有拿着俺家粮食,还要来俺家吃饭的道理?

张唐卿尴尬的说道:“伯母,吃过了。”

狗子唏哩呼噜的喝完面条,坐在张唐卿旁边说道:“明天我再去南阳河里抓几条鱼,好好给你补补。”

张唐卿笑了笑说道:“狗子哥,千万别,大冬天的,你要是再受了风寒就不好了。大伯,我今天是过来请你帮忙的。”

张桂恒放下碗筷问道:“啥事?你说说看。”

“咱们这距离黑山多远?”

“黑山?你想做矿石生意?”

张唐卿赶紧摇摇头说道:“我可做不起,一没本钱二没关系,做不起来,我想找几块好点的矿石,打磨几方红丝砚台,看看能不能赚点钱。”

狗子立刻说道:“黑山不远,只有十里路,明天我去给你找几块。”

张桂恒眼睛一瞪,训斥道:“浑说什么呢,红丝石洞是官家的产业,咱们平民百姓如何敢朝官家的产业下手?”

张桂恒又想了会说道:“红丝石比较稀缺,等闲找不到一块,市面上的价格也很高,听说一斤要将近五百钱呢。”

一个砚台要用七八斤原石,成本就需要好几贯,张家拿不出来这么多本金。

在宋朝,红丝砚被誉为天下第一砚,西晋张华撰《博物志》中有“天下名砚四十有一,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”的记述,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在《论砚》中称“蓄砚以青州为第一”,所以,宋朝的文人墨客也都在追求红丝砚,致使红丝砚的价格奇高。

好一些的红丝砚动辄三四十贯钱,极品的就没有数了,只要有,那就是天价,普通老百姓想想都觉得肉疼的价格。

但在张唐卿看来,这不是难事。

现在正在开采的红丝石洞只有一个,并且再开采几十年,资源就会枯竭。

在黑山的另一边,还有一个坑洞至今并未被发现,所以,张唐卿的目光,就盯在未被发现的这个矿脉上。

具体位置在哪?作为红丝砚雕刻小能手张唐卿来说,清楚的不要不要的,因为前世他经常去寻找红丝石。

当然,他还没能力去开一个新的坑洞,而是要去捡漏。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