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学堂的修建工作又顺利地进行了下去。
第七章:学堂初具规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,学堂终于初具规模。
一座宽敞明亮的建筑矗立在村里,白墙黑瓦,透着一股质朴而庄重的气息。
学堂共有三间教室,中间是一个开阔的庭院,种满了各种花草树木,为学堂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。
灵秀看着即将完工的学堂,心中满是成就感。
她在学堂里飘荡,想象着孩子们在这里读书学习的场景,脸上不禁浮现出欣慰的笑容。
她仿佛看到了孩子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,认真聆听先生的教诲,积极回答问题;看到了他们在课间休息时,在庭院里嬉戏玩耍,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学堂。
然而,新的问题又出现了。
学堂虽然建好了,但缺乏教学所需的书籍和教具。
灵秀知道,这又是她需要解决的难题。
她决定再次踏上寻找的旅程。
这次,她来到了一座古老的书院遗址。
据说,这里曾经藏书丰富,虽历经岁月沧桑,但或许还能找到一些有用的书籍。
在书院遗址中,灵秀四处寻找。
她在废墟下、角落里仔细翻找,终于找到了一些保存相对完好的古籍。
这些古籍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方面,是难得的学习资料。
她如获至宝,小心翼翼地将这些古籍带回了桃源村。
与此同时,村民们也没有闲着。
他们用自己的双手,制作了一些简单的教具,如黑板、桌椅等。
大家还发动周围村落的亲戚朋友,收集一些闲置的笔墨纸砚。
在灵秀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,学堂逐渐有了教学所需的基本条件。
第八章:师资难题的解决学堂的硬件设施基本完备后,师资问题又摆在了大家面前。
桃源村地处偏僻,很难请到有学问的先生来教学。
灵秀为此十分苦恼,她再次进入陈阿公的梦境,向他请教。
陈阿公在梦中沉思片刻后,告诉灵秀,邻村有一位落第秀才,名叫文轩。
文轩学问渊博,为人正直,只因时运不济,多次科举不中。
或许可以请他来村里的学堂任教。
灵秀得知这个消息后,立刻前往邻村寻找文轩。
在一间简陋的茅屋中,灵秀找到了文轩。
此时的文轩,正为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和失落。
他看着自己多年来苦读的书籍,心中满是无奈。
灵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