之前进去的时候还是一副严肃查案的情况,怎么出来就变成勾肩搭背,亲热的像是一家人。
蒋明春和肖建国,刘长民握了握手。
肖建国像是叔叔看晚辈似的,轻轻在蒋明春的肩头拍了拍:“明春啊,下次上公社的时候,有空就去我家找我,地址都告诉你了,找不到问人就行。”
刘长民也不甘落后道:“明春同志,以后有事尽管找我们。我代表所里的小张感谢你的赠书。”
“好好好,肖大哥,刘大哥,你们路上慢一点,回头一定去看望你们。”
慌慌张张跑回来的蒋父蒋母,还有蒋小梅。看着眼前的一幕同样惊大了嘴巴。
自家儿子(二哥)啥时候跟公家人好成这样了?
随着警车离去,河湾村的闹剧就此结束。
这几天梁玉萍请了假,蒋明春和胡亮只要有时间就去帮衬着。村里的人也在支书的招呼下,帮着梁玉萍安排母亲的后事。
赵海棠没有什么亲戚,准确的说是村里人根本不知道她的真实来历。
十七年前这个女人带着梁玉萍来到村子,在当时村长的安排下住进了之前的窑洞里。后来在村里落了户,众人合力给她家盖了房。
从此村里多了个带着孩子的赵寡妇。
出殡那天,蒋明春陪着梁玉萍一起来到西山头。
按照梁玉萍说的,母亲给她留了信,死后就埋在西山头。
那封信蒋明春也看了,和自己想的一样。
赵婶儿知道自己的病治不好,母女俩全靠女儿一个人当老师挣的那点工分维持生计。她不想拖累女儿,于是趁着女儿上课的期间偷偷藏了耗子药。
生前她唯一担心的就是女儿,自己的出现让她放下了心中最后的一点执念。
可能这个女人早就受够了生活的煎熬,上一世她一直在这种煎熬中和病魔斗争。
无法想象,一个人身上究竟背负了多少,才会死的这么干脆。
信的最后她告诉了梁玉萍一个秘密,其实她的亲生父亲并没有死。
这么多天的麻木,终于在母亲彻底下葬之后,发泄出来。
梁玉萍清瘦的身子因为哭泣止不住的颤抖着。
蒋明春轻轻的从后面扶住她的肩膀,梁玉萍一头扎进他的怀中像个宝宝一样嚎啕大哭。
蒋明春环住她的肩膀,微微拍打着她的后背。没有安慰,没有出声,只是静静的陪伴着,陪伴着这个可怜的姑娘。
一个月的时间悄然而过,在这期间发生了很多的事情。
曹永生一改往日的懒惰,和众人一起在田里劳作。
曹贵平想要辞去二队队长的职务,结果被支书给驳回。
队里给蒋父蒋母安排了轻松的活,工分还是按照正常劳力给。而且队里还让蒋小梅当了队会计。
公社书记在得知了蒋明春是大作家的情况下,亲自到村里拜访。邀请他去公社上班,也被婉拒了。
公社书记之所以知道,是因为人民文学发表的《地下交通站》在经过一个多月的发酵之后,彻底在文学界引发了反响。
这个年代没有网络,全靠人们的阅读和反馈。
这段时间人民文学编辑部陆续收到了全国数万份读者来信。全都是表达关于对《地下交通站》的喜爱。
比如这位叫蔡红英的读者,她在信中说道
[我是一名基层文员,平时就喜欢看看书和报纸。最近看了《地下交通站》这部小说,我感觉这是我从看书以来,见到的第一部把抗战以喜剧类型表达的作品。毫无疑问它是成功的。自从看了这本书我的笑声就没有停过,我希望以后会有更多这样优秀的喜剧作品出现!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