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女主角分别是李祺李善长的现代都市小说《优质全文阅读穿越后,我避免抄家灭族命运》,由网络作家“荒尘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古代言情《穿越后,我避免抄家灭族命运》,是小编非常喜欢的一篇古代言情,代表人物分别是李祺李善长,作者“荒尘”精心编著的一部言情作品,作品无广告版简介:一朝穿越,我来到大明,成为勋贵之子。要在一般朝代,我可能就直接一生幸福了。可我在大明,我的身份就是催命符!事实上,历史上的原身就被抄家灭族,全家死光。既来之则安之,不想死的我当然要另谋出路。那就,当个毒士,让太祖看看我的决心!首先,先把贪官剥皮萱草一下吧,桀桀桀……...
《优质全文阅读穿越后,我避免抄家灭族命运》精彩片段
这是一个死局。
因为李善长党羽太多功劳太大!
而朱元璋又是贫农出身的草根皇帝,为了老朱家千秋万代,他肯定不能容忍李善长这样的功臣一直存在于朝堂上面。
除非……李善长直接先嘎了。
嗯,李善长嘎了,老朱也不会忌惮他李祺,那老李家就安全了。
你看那李文忠嘎了之后,他儿子李景隆不是就躲过洪武末年的大清洗,依旧悠哉悠哉地做他的曹国公吗?
这小子还发展成了“大明战神一代目”,前途无量啊!
“爹啊,要不你先嘎了,这样皇帝陛下才会安心啊!”
李善长闻言先是一愣,随后直接抬手就给了李祺脑门重重一下。
“你这逆子!”
“能不能好好说话?”
李祺满脸无辜地摊开双手。
“嘎了不行,那疯了也行,病入膏肓了也行!”
“咱们家想要躲过这一劫,您就真的别再可劲折腾了,算儿子求您了!”
“这都已经做了三年的中书左丞相了,你也尝试过这种位极人臣的滋味了,该急流勇退了啊!”
“如若不然,等到皇帝陛下的屠刀落下时,不只是爹你啊,还有我李祺,还有我老李家满门上下,一个都别想逃得了!”
骂完之后,李祺不忘来了一嘴。
“皇帝陛下连他亲手养大的亲侄子朱文正都能杀,你李善长为什么不能杀?”
这一次,李善长是真的被吓到了。
因为李祺提到了一个隐秘!
那就是昔年的吴军大都督,朱文正!
朱文正乃是皇帝朱元璋的大哥朱兴隆之子。
其实老朱大哥应该叫做朱重四,不过立国后改为朱兴隆。
重八同志是是个苦命人,幼年起他的父母和大哥朱重四、三哥朱重七都死了,朱元璋和大嫂、二哥朱重六将他们埋葬后,为了糊口,便各自乞讨,就此分离,从此十余年都没有相互的消息。
直到朱元璋攻下滁州,成为江淮之间著名的红巾军头目,他的大嫂带着儿子朱文正才投奔而来,朱元璋从大嫂那里得知,二哥朱重六早已去世,他伤心不已。
当时,朱元璋的长子朱标尚未出世,朱文正便是朱家第二代人中唯一的孩子,叔侄俩相见,抱头痛哭,从此以后朱元璋便将朱文正留在身边,和李文忠一起,由马氏(马皇后)抚养长大,成为了文武双全的将帅之才。
那场赫赫有名的洪都保卫战,不是什么蓝玉,而是人家朱文正!
朱文正坐镇孤城洪都,率八万兵马抵御住了陈友谅六十万大军的进攻,堪称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,随后朱文正又出奇兵断了陈友谅的粮道,最后陈友谅兵败身亡,从此元末诸雄再无实力和朱元璋抗衡。
毫无疑问,朱文正居功至伟,可惜鄱阳湖之战后,朱文正就死了。
对外宣称的是,朱文正对朱元璋的封赏不满,所以准备出逃前去投靠张士诚,被皇帝朱元璋察觉,因此圈禁起来郁郁而终!
可别人不知道,他李善长还不知道吗?
那时候朱元璋都击溃了陈友谅,就剩下了一个面对朱元璋瑟瑟发抖的张士诚,朱文正贵为朱元璋势力中大都督府的大都督,他疯了傻了才会去投靠张士诚!
朱文正是活生生被朱元璋用鞭子抽死的!
因为朱文正有“异志!”
早在鄱阳湖之战以前,朱元璋就接连生出了好几个儿子。
而朱文正先前一直被视为朱元璋的继承人,可是当朱元璋有亲儿子后,他朱文正也彻底失去了继承人的希望,于是早早地开始密谋布局,与张士诚暗中勾结倒卖食盐,以此谋取暴利拉拢人心!
当朱元璋得知消息后,立刻亲自带人捉拿朱文正,二人一番争辩,朱文正吐露了自己的野心,最后被朱元璋活生生地鞭打致死!
论及狠辣,朱元璋丝毫不输于历代帝王,骨子里面都是一样的刻薄寡恩,冷血无情!
现在,同样的处境,摆在了李善长面前。
他是开国第一文臣,现在位高权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,又与淮西将领来往密切,这若是……
刹那间,李善长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。
直到此刻他才终于明白,自己先前那些想法有多么可笑了!
君臣之谊,那又如何?
比得过朱元璋和朱文正那叔侄亲情吗?
朱文正可是朱元璋亲手养大的,而且文武双全,比亲儿子还要亲!
可是因为朱文正觊觎朱元璋的权势地位,让朱元璋感受到了威胁,就直接被活生生地鞭死了!
你李善长又算得了什么东西?
更别提,那个时候的朱元璋,还只有一个吴王,疆土只有一个集庆路!
可是现在的朱元璋,却是大明皇帝,统御万民御极天下的真龙天子!
一旦朱元璋感受到了威胁,那别说什么他李善长了,整个淮西勋贵都极有可能如同儿子李祺说的这般,被血洗一空,屠戮殆尽!
所以,儿子的担忧,的确不是无的放矢!
李善长怔怔地看着地上的免死铁券,最后怅然长叹了一声。
“为父明白了。”
“半生筚路蓝缕披荆斩棘,没想到到头来却是一场空啊!”
“我儿,明日为父就会上奏陛下,请求致仕归乡颐养天年,从此不再过问朝堂之事!”
然而李祺听到这话,却是再次摇了摇头。
“不行!”
“你这样做无疑是在逼陛下现在对你动手!”
李善长闻言脸色大变。
“我儿此话何意?”
“为何不能辞官归乡?”
“照你所说,现在这朝廷对老夫而言,那就是龙潭虎穴,不是应该立刻急流勇退抽身离去吗?”
李祺摇了摇头,笑道:“你要站在皇帝陛下的角度去思考问题。”
“他为什么要铲除功勋集团?是因为功勋集团让他感受到了威胁,所以才会有‘狡兔死,走狗烹,飞鸟尽,良弓藏’!”
“在皇帝眼里,任何对皇权产生威胁的因素,都必须要抹除掉,而功勋集团无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,大立国之后老朱家占了最大的利润,而紧随其后的就是追随老朱家的功勋集团,那么谁最有实力谁最有可能掀翻老朱家的皇帝宝座?”
“功勋集团!”李善长脱口而出。
听了儿子这些大逆不道的话语,他突然有了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。
“所以,我们现在最应该要做的,不是急着抽身离去,而是想办法如何解决掉李善长带给皇帝陛下的威胁感!”
“试想一下,爹你如果突然请辞致仕,皇帝陛下会怎么想?你这是突然发觉了什么,心里面有鬼吗?”
“相反,留在朝廷的话,做个泥塑丞相,一切以陛下旨意为主,那不但可以证明你心中没鬼,而且在皇帝眼皮子底下,他也放心不会起疑!”
李善长听后点了点头,可紧接着又摇了摇头。
“儿呐,为父这一身堪比萧何的本事,怎么做个泥塑丞相啊?”
他这句话,倒是把李祺给整不会了。
思索片刻之后,李祺想到了一个好办法。
“此事简单,以后不管什么时间什么地点,谁再问你任何事情,你就回答一句话!”
“什么话?”
“啊对对对!”
李善长闻言一愣。
“儿呐,这样是不是显得为父很……呆?”
“啊对对对!”
“……”
李祺被赶走了。
接下来是大明掌权者的议事。
至于他这些毒计会不会被采纳,又会被采纳多少,那就不是李祺可以决定的了。
李景隆一直用异样的眼光打量着李祺,等李祺向他靠近时,更是发出了惊恐大叫。
“站住!”
“你别过来!”
“你这个毒王!”
“把我先前的祺哥儿还给我!”
李祺没好气地轻踹了他一脚,李景隆这才恢复了正常,嬉皮笑脸地上前勾住了李祺的肩膀。
“祺哥儿,你这前后变化也太大了啊!”
“难道真伤了脑袋吗?”
李祺看向李景隆,随后眺望紫禁城。
“景隆,你甘心真就这样过一辈子吗?”
“游手好闲,不学无术,依红偎绿,狎妓取乐,躺在父兄的功劳簿上面混吃等死一辈子?”
李景隆闻言一怔,随后陷入了沉思当中。
不知道过去了多久,他才怅然出言。
“那我们又能做什么呢?”
正当这个时候,一名身穿飞鱼服的中年男子走到二人身前。
“你就是李祺?!”
中年男子冷声发问。
李祺看着他身上的飞鱼服怔怔出神。
随后中年男子挥了挥手,两名力士手捧飞鱼服上前。
“李祺,还记得你自己说过的吗?”
“飞鱼服,绣春刀,刑狱侦查,缉捕盗贼,捉拿奸党,监察文武百官!”
“天子亲近军,皇权特许,先斩后奏,无所不纠,无所不查,即为锦衣卫!”
“在下仪鸾司指挥使,现任锦衣卫指挥使,毛骧!”
毛骧长了一张国字脸,看起来很有威仪。
可是当李祺听到他这个名字后,却是明显被吓住了,面无血色。
毛骧!
锦衣卫第一任指挥使。
检校卫的一员!
他做过唯一出彩的功绩,那就是兴起了“胡惟庸案”。
在此人的谋划下,原本早已尘埃落定的胡惟庸案再起波澜,性质也从普通的“擅权枉法”变成了十恶不赦之首的“图谋造反”!
从洪武十八年到洪武二十三年,短短五年的时间,被胡惟庸案牵扯进的功臣有一公、二十侯,连坐、死罪、黥面、流放的有数万人之多,朝中文臣几乎为之一空!
而为这个案子流出最后的血的,正是李善长!
嗯,李祺的便宜老子,当朝太师,李善长!
毛骧啊!
李祺这是真的有些怕!
好在李景隆及时捅了捅他后腰,李祺这才惊醒了过来。
“见过毛指挥使!”
“不知这是……”
李祺指了指眼前的飞鱼服和绣春刀!
毛骧咧嘴笑道:“奉陛下之命,征调韩国公世子李祺为锦衣卫正千户!”
“祺世子,以后大家就是自家兄弟了,这飞鱼服和绣春刀,还请收下!”
锦衣卫,正千户!
李祺短暂惊愕后,立刻躬身接过飞鱼服与绣春刀。
他之所以向老朱同志提议组建锦衣卫,就是为了此刻,混进锦衣卫。
毕竟明初四大案中,除了“空印案”和“郭桓案”外,“胡惟庸案”与“蓝玉案”可都是锦衣卫一手主导的好戏。
而李善长之死,正是受到“胡惟庸案”的牵连。
李祺若是进入了锦衣卫,就可时刻关注老朱同志的动向,一旦发现不对劲,还能想办法规避风险!
老朱也很上道,直接就给了他一个正千户,这可是实打实的权差!
李祺脸上笑容不减,毛骧也是笑着点了点头。
“行了,那赶紧换上,咱们去办事吧!”
“办事?”李祺一愣,“办什么事儿?”
毛骧微微一笑。
“一事不烦二主!”
“到了你就知道了!”
话音一落,就要拉着李祺走。
结果李祺却停下了脚步,下意识地脱口而出。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