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您的位置 : 首页 > 现代都市 > 重生之我是县令精品阅读

第4章 微服私访

发表时间: 2024-06-15
公主小心翼翼地回到宫中,心还在怦怦首跳,毕竟自己是偷跑出去的。

见到父皇后,公主定了定神,开始讲述自己在县城的所见所闻:“父皇,儿臣在那县城中,看到了许多新奇的事物。

那里的百姓种植着红薯和玉米,红薯产量很高,能让百姓们填饱肚子,玉米也是金黄饱满。

儿臣还看到了他们热闹的集市,充满着生活的气息。”

皇上听后,不禁感叹道:“天佑大夏啊,竟有如此物产。”

随后,他皱起眉头,严肃地问到:“为何没有人上报这县城和县令的这些细节?

朕对自己国家的情况竟了解得如此之少。”

公主摇了摇头,轻声说:“儿臣也不知,也许是中间环节出了问题,亦或是有人故意隐瞒。”

皇上沉思片刻,神色凝重地说:“此事必须严查,朕要知道这其中的缘由,绝不能让百姓的生活状况被忽视。”

公主乖巧地点了点头,心中也希望能早日弄清楚这一切。

而此刻县城: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名字:施工队:- 张工头(张大力)- 李匠师(李铁山)商会:- 赵会长(赵德财)- 钱掌柜(钱广进)农民代表:- 王大伯(王有福)- 刘二叔(刘满仓)以下是他们向县令介绍政绩的场景描述:县令高坐在堂上,下面依次站着施工队的张工头和李匠师。

张工头恭敬地说道:“县令大人,我等施工队在这一年中,高质量完成了县城的各项基建工程,新修的道路平坦宽阔,桥梁坚固耐用。”

李匠师也接着说:“大人,我们还参与了城墙的修缮工作,如今的城墙更加稳固,可保县城平安。”

接着商会的赵会长和钱掌柜上前一步,赵会长满脸堆笑:“县令大人,商会在这期间积极促进商业繁荣,县城的贸易额大幅增长,各商铺生意兴隆。”

钱掌柜补充道:“大人,我们还吸引了不少外地商人前来投资,为县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”

这时,农民代表王大伯和刘二叔走上前来,王大伯诚恳地说:“县令大人,今年我们的庄稼收成甚好,红薯玉米等都获得了丰收,这也多亏了大人您的治理有方啊。”

刘二叔也点头应和:“是啊,大人,我们农民都对您感恩戴德呢。”

县令听着他们的汇报,满意地点了点头。

这时皇宫皇上脸色阴沉,沉声道:“给我宣知府!”

不多时,知府诚惶诚恐地来到殿前,慌忙跪地。

皇上怒目而视,喝道:“朕要你老实交代!

那县城到底是怎么回事!”

知府浑身颤抖,赶忙说道:“陛下息怒,陛下息怒啊!

那县城,三年前确实只有 300 人,规模极小,且发展缓慢,所以下官才一时疏忽,没有及时向朝廷报告其具体情况啊,还望陛下恕罪啊!”

说完,知府连连磕头,额头上己然冒出了一层细汗。

皇帝听完知府的话,沉默了一瞬,缓缓开口道,“既然如此,那这三年之间,为何那县城会有如此大的变化?”

知府颤颤巍巍地抬起头,“陛下,据微臣所知,这都是因为新任县令上任后的一系列改革措施。

他鼓励农桑,兴修水利,还支持商业发展。

短短三年,就让那县城焕然一新。”

皇帝微微皱眉,“如此人才,为何之前不曾听闻?”

知府低头嗫嚅道,“陛下,那县令只是区区七品芝麻官,之前也无突出功绩,自然未能引起陛下注意。”

皇帝沉思片刻,“也罢,此番朕亲自前去考察,便是要看看这县令是否真如你所言。

若他真是治国之能臣,朕自当重用。

但若是欺君罔上之徒,朕也绝不姑息。”

说罢,皇帝看向李知府,“你且先下去吧。”

皇帝陛下和一众大臣缓缓踏入县城,当他们的视线触及那巍峨的城墙时,皇帝陛下微微颔首表示赞许。

继续前行,他们踏上了那平坦的水泥路,皇帝陛下先是一愣,随后眼中满是新奇。

“这路好生奇特,竟如此平整光滑。”

皇帝陛下惊叹道。

李丞相也是满脸讶异:“陛下,此路确实不同寻常。”

这时,他们注意到水泥路两边整齐排列着的绿化树,竟然是罗汉松。

皇帝陛下更是震惊得瞪大了眼睛。

“朕从未想过,这县城之中竟有如此景象,这罗汉松……”皇帝陛下的声音都有些颤抖。

张将军忍不住感叹:“陛下,这实在是超出臣等想象啊。”

刘尚书上前一步,拱手道:“陛下,此景让臣领悟到,天下之大,民间亦有诸多奇妙之处,我们不能仅凭固有印象来评判各地。”

皇帝陛下深吸一口气,缓缓说道:“是啊,朕今日方知,这县城虽小,却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与智慧。

这些罗汉松,也让朕看到了百姓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。

我们应当更加重视地方的发展,汲取其中的精华。”

李丞相点头应道:“陛下圣明,此后我们定要更加深入了解各地,让我们的国家处处皆有如此生机与活力。”

皇帝陛下凝视着这一切,久久不语,心中己然对治理天下有了新的思考和规划……众人一边欣赏着县城的美景,一边继续向前走着。

突然,前方传来一阵喧闹声,引得大家纷纷驻足观望。

只见一群人围在一起,中间似乎有什么稀奇的东西。

皇帝陛下好奇地走上前去,透过人群的缝隙,他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水车正在转动,将河水引到田里灌溉作物。